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疾病 > 客户软文 > 正文

大型设备“准生”风波

2010-06-26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板子高高举起,却又轻轻落下,卫生部的一纸通告终于为几家大型医院“先斩后奏”式的设备购买事件画上了一个终止符,在中国式行政智慧中,卫生部、地方卫生局和医疗机构维持了各自的尊严和利益。

  以中国的香港地区为例,由于香港政府担负了地区公立医院的运营投入,所以在临床设备的引入和技术评估方面,直接对香港卫生署负责的香港医管局就煞费苦心,每当引入一项新的临床设备和技术之前,该部门的中央科技办公室人员就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与评估,分析疾病负担与疾病模式,分析多少病人需要使用这些服务,引进的大型设备使用效率如何,怎样分配才不失公平……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有循证的数据予以支撑,并向政府部门进行举证。

  自然,这中间也免不了存在许多困惑,那些专业定位准确且能给病人带来很大利益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引进当然没问题,让他们头疼的是那些效果明显但费用高昂的设备和项目,每逢此时,香港医管局都会收集详细的数据作为决策的参考,请求政府部门提供相应的资源。

  与香港地区精细化的监管相比,内地卫生行政部门最让人诟病的正是粗放的行政管理,这也是业内人士对于目前监管状态的质疑之处。

  “不是说卫生行政部门不应该设置条条框框,而应在设置技巧方面详细考虑。不要硬性地从源头上一刀切,而应从医院的等级、医院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检查阳性率这些软性的角度进行考虑。”吴林初说道。

  如此安排,那些技术过关和市场需求旺盛的医院将会得到通过,而那些技术不过关的医院自然就会被淘汰,有弹有压,避免了粗暴的一刀切式的行为。

  “现在公立医院购买设备更多的是依靠自有资金,我觉得政府部门没必要卡得太死,如果每件大型设备都要审批过关,审批一两年下来,医院的设备更新、市场需求和临床科研就会遭受相应的损失。”

  钱建国建议,如果政府部门害怕局面失控,可以考虑在物价层面进行调控,而没有必要从源头上堵死。当然,新式软性监控的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历来中国式的监控多是“一控就死,一放就乱,不像国外,医院的行为比较规范,所以有时我们也能理解卫生行政部门的做法。”吴林初的表情显得非常复杂。

(实习编辑:潘信凝)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