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经典回顾
请选择往期
人物介绍:方美佳,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中山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新冠疫情期间,院前留观区护理负责人,隔离病区护理负责人。多次支援发热门诊、大规模核酸采集工作。

名医治病救人立功立德,

《仁心》栏目为当代名医立言。

本文是39健康《仁心》栏目组对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

方美佳的深度访谈。

在呼吸急危重症监护病房,无论哪个角落,都能听见监护设备滴滴答答响个不停,屏幕上每一次波动都提示着患者心率、血氧或血压是否有异常。一部分老人在沉睡或沉默,另一部分则从嗓子里发出无法遏制的咳嗽。

一张病床上,刚刚醒来的老人不断掰扯着脸上的氧气面罩,方美佳赶过去阻拦。“难受”,“您坚持一下,忍一忍,听话。”在她轻声细语的安抚下,老人最终镇定了下来。

◎ 方美佳赶过去将老人的氧气面罩戴好,这里多数都是6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 医院供图

“疫情放开后,呼吸科的急危重症患者激增,更难的是这部分人的护理,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再加上感染,很多老年人刚收治进院,就出现指脉氧低 、咳喘剧烈等症状,经常是刚住院就要进行抢救,我们就像打仗一样,时间根本就不够用。”说话之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呼吸内科一区主管护士(主管急危重症病房)方美佳还在不停咳嗽。病房里的护士们几乎都“中招”了,但大家只要身体稍微好些,就赶紧返回岗位,患者“源源不断”,护士们忙起来连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更谈不上空出时间让身体去好好恢复。

这是当前疫情之下的一个缩影,重症冲击之下,医务人员都被裹挟其中。从2020到2023年,从发热门诊到隔离病区,再转战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对一直坚守在新冠救治一线上的方美佳说,她比其他人多了一份深刻。

1

在发热门诊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一场没有硝烟的病毒阻击战打响。作为呼吸内科里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方美佳先后被抽调到医院的发热门诊、留观区和隔离病区进行护理工作。

“超忙、超累”成了那段时间方美佳的关键词。在发热门诊,要了解患者的身份信息和身体情况、分流患者、和其他医护人员既做好分工又紧密配合,同时还需要抽血、核酸采集、打针、发药、输液、雾化等治疗;在观留病区,逐个房间进行登记、核查信息、分配医疗物资,心理疏导、缓解隔离人员的紧张情绪……“到医院的第一件事要留意护士们的防护是否做到位,院感防控措施有没有做足。”方美佳说心里每天必须要有一本账。

◎ 到医院的第一件事要先了解住院病人的基本情况,方美佳说心里每天必须要有一本帐。/ 医院供图

广州的夏天极为炎热,每一次从发热门诊出来,整个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红着脸喘着粗气,脸上是口罩的压痕,鼻尖都是肿的……方美佳感慨地说,“这还只是身体上的累,心里还要紧绷着一根弦,是因为每一个来的发热患者都是潜在的新冠感染者,要时刻保护好自己和患者,我们在‘打仗’时绝不能有一丝马虎。”

但有时意外总是来得突然。方美佳至今还记得,2022年的下旬,在医院留观病区工作的她突然收到上面通知“有患者核酸结果显示异常”,这意味着此时此刻病区中有人不幸感染了新冠,为防止疫情扩散,病区必须马上第一时间封闭,她们需要对所有现场的人员重新进行逐一排查,追溯源头。

面对当时的情景,方美佳倍感压力,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她带着护士从下午忙到了凌晨,中途没有停下来休息一次。70多位患者长时间滞留在病区无法进出,气氛一度剑拔弩张,甚至有患者指着方美佳的鼻子破口大骂。“你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安抚患者的情绪,避免事态更加恶化。”方美佳说,事后她也觉得委屈,一个人躲在更衣间的角落里无声抽泣,独自整理好情绪后又迅速投入工作。

2

在重症病房,每个小细节都关乎患者生死

方美佳的电话一直在响,接起来,科主任的声音传来:

“我这边刚收治了一个病毒肺老年患者,需要紧急入住重症病房。”

“可现在床位都是满的。”

“这个患者情况比较严重,不能在急诊滞留时间太长,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搞个床位出来,马上想办法。”

挂断电话,方美佳一脸焦急,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她回到了呼吸内科,由于出色的护理经验,她又扛起了照顾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重任。“39张床位每天都是满的,还有不断的患者想要住进来。”方美佳说自己已经满负荷运转多日。

方美佳每天的工作极为“琐碎”:从基础的熟悉患者病情、生活及心理护理,到给患者建立保留静脉通道,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药品,安置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持续心电监测,定时观察记录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保持气道通畅,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气道湿化和适当吸氧,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对人工气道患者,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执行;维持各类引流管通畅,并准确记录;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严密观察记录各种参数,发现警报及时处理;按医嘱设定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参数等等。

◎ 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每天必须严密观察记录各种参数,发现警报及时处理。/ 医院供图

一天当中“马不停蹄”的她和同事们,这次面对的多数是60岁以上的重症患者,与发热门诊不同,这里的每位患者都徘徊在生死边缘。她们多做的一点儿小事,于患者而言,却是生死存亡间的大事。

只是患者95岁李阿伯的离开,让方美佳这段时间的心情有些低落。

“从没有见过长相这么年轻的95岁患者,单从外貌上来看,你会误以为他只有70岁左右。”方美佳回忆道,“李阿伯是我回到呼吸内科后,接收的第一批患者,因为发烧进的医院,身体其他指标都算正常,但考虑到年事已高,才来到了重症病房。”

“他偶尔会有点小孩子脾气,情绪不好时不愿意吃饭、谁也不能碰;心情好的话,他又会主动的抬起手和每一个护士打招呼。”幼稚的小举动,也让方美佳和其他护士在他身上花费了更多的心思。

眼看着李阿伯在精心照料下逐渐好转,可一眨眼的功夫,病情又急转直下。“我在隔壁床进行护理工作的时候,阿伯的生命体征还算平稳。但就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他的监护仪发出了刺耳的报警声。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氧饱和度从90多快速下跌到70多,马上进行抢救,即便用尽了全力,但还是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方美佳说到这里,心情非常沉重,“那天我一个人在工位上坐了好久都没缓过劲来。触摸着他尚有一丝余温皮肤的时候,我还在问自己,刚刚还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在我眼前渐渐地冷掉,而且明明我们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

这段艰苦奋战的日子,方美佳目睹过许多生离死别,也看到了不少生命奇迹,所以她的内心会越发柔软。

3

看到平安出院的患者增多,就是最开心的时候

面对接踵而至的患者,各种危重抢救的时刻,即使再苦再累都咬牙坚持,方美佳说这成为了她们工作的日常。

2022年12月中上旬,科室多位医护相继因感染新冠病毒倒下,但都无人退缩,不分上班还是下班,只要人手不够,她们都主动顶上,每每看到同事们疲惫不堪的脸,布满血丝的眼,却还强打精神去诊疗护理患者,抢救病患,她还是会心疼不已。

◎ 近段时间,方美佳需要不厌其烦地教患者俯卧位通气,进行肺保护。/ 医院供图

方美佳等医护人员的努力,患者们也看在眼里。正躺着打针的患者,喉咙无法发声,就用手指着旁边的椅子,希望她们休息一下;一整晚用俯卧位睡觉的患者会迫不及待地告诉方美佳,以求得到她的表扬。“看着他们充满感激的眼神,那一刻,我觉得我们团队所付出的一切都特别值。”方美佳说,每天平安出院的患者逐渐增多,是她最开心的时候。

有人说站在光里才算英雄,疫情下,其实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坚守者都是英雄。春天万物复苏,让我们在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医护人员故事中感受生命无限温暖和疗愈的希望。

通讯员|简文杨 唐小雨


往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