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承担入境旅客筛查及确诊的新冠肺炎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治疗的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实现清零,北京抗“疫”取得进一步进展。也是在这一天,北京胸科医院综合科副主任医师刘赞完成隔离,撤离支援一个多月的小汤山定点医院。
2003年,小汤山定点医院因为非典疫情而被人所知,那时候刘赞刚刚研究生毕业,还未真正投身临床一线工作,如今作为工作17年的医疗老兵,她成为支援小汤山定点医院的一员。
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在小汤山定点医院,刘赞都认为,医者不仅仅是与病魔作战,更是与人打交道,而“仁心”不仅要对患者充满关爱,更要聆听患者的想法和需求,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获得最适宜的治疗。
小汤山战“疫”:最多一天接收400名旅客
为了应对境外输入型病例,3月16日,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正式启用,而早在3月9日,刘赞就接到去小汤山定点医院接受培训并支援一线的命令,而当时她已经进入本院的发热门诊工作。
疫情之初,刘赞和同事们就做好了冲到一线打硬仗的准备,接到支援小汤山定点医院的通知,并没有害怕和恐慌的心情。到达小汤山定点医院,刘赞被分在筛查区,这个区域又称为战备区,共10栋楼,30个病区,1500张床。
刘赞是战备一区的主任,负责管理9栋和10栋的6个病区,她的主要工作是安排旅客进行咽拭子核酸检测、抗体及CT等检查项目,并尽量在24小时内通过专业判断给出结论,之后安排相应旅客交接至对应部门进行转运及社区隔离。
听起来这项工作没什么难度,但刘赞告诉39健康网,这个工作最难的一点是需要作为医生的她快速判断,既不能漏诊,更不能错诊,因为初期旅客量很大,还要快,如果慢了,会造成滞留,旅客着急,床位无法周转,下一批旅客又没法接收。
“来战备区的人首先是旅客,并不是确诊病例,他们也需要休息,一般旅客睡一觉,医生就要做出判断。”刘赞回忆,最忙的一天,她和同事们接收了400人。